•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沈阳师范大学主页
  • 当前位置:首页  大学文化

    文学院第四届戏剧节暨话剧《北京人》公演圆满成功[图]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文学院     新闻发布:系统管理员    日期:2010/06/22    浏览量:28  】【打印本页】 【关闭

      2010年6月21日中午12点30分,在星河剧场里,一场由文学院团委主办,文学院团委社团工作部承办的文学院第四届戏剧节暨话剧《北京人》进行了公演。本次公演是为了继承和发扬文学院戏剧节的优良传统,展现文学青年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对话剧表演的热爱,打造文学院的特有品牌而开展的。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李庆勇老师,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崔桂武老师,以及文学院全体辅导员老师观看了本次演出。经过了近一个半小时的公演,演出几乎得到了所有到场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不但为文学院第四届戏剧节增添了一笔光辉,也为这个炎炎夏日带来了一丝清凉。
          话剧《北京人》是曹禺在1941年创作的,是曹禺剧作的又一艺术高峰。他再一次回到自己所熟悉的旧家庭的题材,对封建主义做了抽筋剔骨的批判。
      《北京人》为三幕话剧,是曹禺利用话剧对整个封建文化传统做的清算。剧中的大环境曾家是衰弱的封建社会的缩影。曾经有过的诗书礼仪的鼎盛时代已经过去了,各种要账的逼上门来,使它风雨飘摇,它的世家儿孙精神上则更趋于颓败。剧中有以一遍遍油漆为自己准备的棺材的曾家老太爷曾皓;有天资聪颖、心地善良去最终成了徒有“生命空壳”的大儿子曾文清;有一心向往新生活,富于献身精神的愫方;也有空有思想抱负,却只说不做,最终一事无成的女婿江泰;还有内外操持、说一不二的大奶奶曾思懿;对丈夫言听计从的二女儿曾文彩;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孙子、孙媳曾霆、曾瑞珍……人类祖先“北京人”的淳朴、勇敢与健康已为封建文化的苍白、消沉与病态所代替。曹禺力图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找到通往新生活的精神力量。本场话剧是节选了《北京人》三幕剧中的第三幕。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幕剧,但其中却包含着剧组所有人员近两个月的全部心血。演员们的刻苦排练、工作人员的兢兢业业,受邀担任本剧的导演,来自戏剧艺术学院09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张诗萌同学,从演员的筛选到音乐的编辑正是因为有他的辛勤付出和认真工作的精神才能使这出话剧如此完美的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演出结束后,到场的领导和老师上台慰问了参与演出的演员及导演,并与他们亲切合影。现场观众也对本次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许多同学表示在话剧进行的过程中数次被台上的演员感动,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相信观众的肯定就是对所有演职人员最好的回报。
          公演结束后,记者采访到了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崔桂武,他表示“本次公演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离不开演职人员们的精心筹备、也离不开为我们提供场地的兄弟院系戏剧艺术学院的大力支持。我们坚信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文学院团委会将此类有益于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活动长期开展下去,为建设人文师大献上文学学子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