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沈阳师范大学主页
  •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师大

    人民日报:雷锋精神 超越国界的感动

    【来源:薛影     作者:赵成     新闻发布:系统管理员    日期:2012/11/14    浏览量:105  】【打印本页】 【关闭

     

    外国留学生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资料图片

     

     

    利比里亚青年阅读《雷锋故事》。 雷锋生前所在团提供

     

     

    利比里亚民众制作“中国雷锋永恒”牌匾欢送维和官兵。 雷锋生前所在团提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新时代里,雷锋精神早已超越了地域和国界,成了“助人为乐”的代名词,并默默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播撒着温暖和感动

      国际友人深情缅怀

      呼吁雷锋精神走向世界

      今年3月1日,美国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谭森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道:“雷锋是一位楷模,雷锋精神鼓励着每个国家的人”。他在完成了对纪念馆的参观后动情地表示,“雷锋牺牲时虽然只有22岁,但他的影响非常广泛,在美国的西点军校都曾挂有雷锋的照片,这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雷锋精神及其所表达的价值观不但是中国的,也是美国的乃至是全世界的。我认为,各国人都应向他学习。”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的双语讲解员高嘉嬛、刘思岚告诉记者,大部分外国人来参观之初都是怀抱着一颗好奇心——为什么雷锋这个名字这么频繁地被中国人提起?那个经常出现在体恤衫和背包等物品上、头戴棉帽的年轻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中国人都喜欢他?这些心中的疑问,驱使他们来到了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以期对雷锋本人的事迹和雷锋精神进行最直观与深入的了解。

      在纪念馆出口处的留言簿上,写满了各国游客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无不倾诉着他们在感受了雷锋精神后的敬仰之情,这也是他们“探访雷锋精神之旅”后所给出的鲜活答案——“感谢你们对一个中国好人如此怀念!”2004年4月,德国人彼德在留言簿上写道;同年6月23日,一位名叫布莱德·威廉姆斯的美国学生在留言簿上写道,“雷锋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英雄,也是世界所有向往美好生活的人们心中的英雄”;2004年9月,来纪念馆参观的欧盟代表团全体人员这样写道,“这里所体现的毫不利己、关心他人、关心最贫困和最穷苦人的精神,对全人类都有指导意义。让我们一起共同建立一个更为公正、更为安定的世界”……

      高嘉嬛回忆说,来纪念馆参观的外国友人都非常认真细致,每一张照片,甚至每一段雷锋日记中的文字,都会仔细地研究很久。他们愿意去读雷锋自己写下的文字,去看雷锋生活中的照片。看不懂的地方会随时提问,让讲解员替他们翻译雷锋日记,解答心中的困惑。

      鉴于不同的文化传统,西方人往往更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也更喜欢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什么雷锋能做这么多好事?为什么他做好事可以如此心甘情愿不求回报?而他又是如何做到持之以恒?这些是刘思岚在面对外国游客时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她总是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由于雷锋是孤儿,他从小受到的是党和周围好心人的养育,所以他抱着感恩的心,想要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回馈给更多的人。”

      看着展厅里泛黄的笔记本上那一段段文字,感受着照片里雷锋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走出纪念馆的外国游客心中都涌动着敬佩与震撼。纪念馆雷锋塑像下方镌刻着雷锋的一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谭森曾在参观后对这句话深有感触,他激动地表示,在那样艰苦的年代,以雷锋当时的年龄,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今年3月15日,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外国留学生特色班的留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来到了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进行参观。这些年轻的留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在参观纪念馆之前早已通过网络以及朋友的介绍,对于雷锋其人其事做足了功课。随同学生参加这次活动的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春玲告诉记者,“这些留学生参观纪念馆后最深刻的印象是——雷锋不是神,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纪念馆里展出的雷锋生前所用的在当时十分新潮和时尚的手表及皮衣,令学生们格外亲切。他们觉得,雷锋和每个普通的年轻人一样,爱美、时尚。但是这个跟自己一样的普通年轻人却做了很多不普通的事,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来自捷克的留学生李强迪参观纪念馆后用并不十分熟练的中文感叹,“从(雷锋)小时候一直到牺牲,他做的好事真是太多了! 他实在是一个伟大的、对无数人有好影响的大人物!”来自印尼的留学生邝海宝在自己的博客中说,“谢谢雷锋教我怎样做一个好人,让我知道自己活着就是要使别人过得更美好,所以我要好好向雷锋学习。”来自俄罗斯的代姗姗则表示,“雷锋精神让我十分感动,对雷锋的学习应该走向世界。”

      负责策划此次活动的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董萃告诉记者,学院将在4月末或5月初,组织这些留学生同其他中国学生一起去鞍山与新时代雷锋式模范人物郭明义开展深入交流,让他们通过雷锋精神进一步了解当代普通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进一步感受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并加入志愿者行列,参与助人为乐活动,亲身感受雷锋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发扬。

      巧合促成翻译念头

      洋雷锋找到了心灵共鸣

      2005年8月,33岁的雷夫·罗杰斯从美国西雅图来到中国。刚下飞机,因为名字中的“雷夫”,他被出租车司机随口喊成了“雷锋”。而当他得知雷锋是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时,便产生了详细了解雷锋事迹的想法。

      据罗杰斯介绍,他的父亲非常喜欢中国,并且多次到访中国。所以,当一个美国客户向他推荐在锦州的工作机会时,他便欣然接受。而在经历了被误认为名叫“雷锋”的那一天后,他便开始尽可能地收集与雷锋有关的各种资料。

      “2007年,我想全面了解雷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时在我工作的锦州银行同事建议我,为什么不试试把《雷锋日记》翻译成英文呢?”

      对于一个初到中国不足两年的美国人来说,这着实不是易事。操着并不娴熟的汉语,罗杰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摸索中开始了《雷锋日记》的翻译。“白天,由公司同事帮我读汉语,我自己做笔记。到了晚上,我就和我的中国太太一起翻译,她配合着完成不同的段落。我明白,仅凭我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完成全部翻译工作,所以在更多情况下,我试着把最精彩、最为人熟知的段落以及能感动我的部分记下来,予以优先翻译。”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不想改动雷锋的任何话语。遇到英汉语境不能对接的情况时,我会向两位锦州的英语老师寻求帮助,请教他们如何在尽可能少地改动原文的基础上,最恰当的还原其内涵和神韵。”在罗杰斯眼中,雷锋的话语对于今天的世界尤其重要。当前,一些人崇拜奢侈品,互相攀比名牌的现象随处可见。“雷锋的话其实很适用。例如,他说生活真正的美好就在于农民的手、工人脏脏的制服、军人的脚,这些才是最美丽的。我也认为,这些才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那些奢侈品的美丽不过是虚假和浮华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