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沈阳师范大学主页
  • 当前位置:首页  思政工作  重要文件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来源:贺守喜     作者:     新闻发布:系统管理员    日期:2016/12/24    浏览量:325  】【打印本页】 【关闭

    以思政课建设为引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

      北京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取得了积极进展。

      坚持首善标准,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谋划推动工作

      北京高校具有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良好传统与工作基础。在新的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首善标准,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进一步构建工作的大格局。一是抓顶层设计。制定《关于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实施意见》,就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学科建设、思政课改革和专职教师激励等制定有力政策。加强宏观指导,大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抓关键少数。组织60所北京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进行为期两周的脱产培训,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高校主要领导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三是抓投入保障。市级财政每年投入2.5亿元,全面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以开放的视野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要办好思政课,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我们聚焦教学说服力感染力、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够强这一突出问题,以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思路加强建设、推进改革,让课堂真正“实”起来、“活”起来、“动”起来。一是凝练教学内容。建立定期教学研讨、教学难点问题联合研究、理论与实践交互深化等日常性、基础性机制,帮助教师讲深讲透重点问题。二是破解难点问题。建设20个教学改革示范点,支持高校围绕内容体系、教学模式等关键问题探索创新,创造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有益经验。三是集聚优质资源。开展“名家领读经典”活动,邀请名师大家为大学生共上一门思政课。

      坚持党管人才,以有力的举措打造高层次教师队伍

      思政课教师是党的理论队伍中一支重要力量,党必须要建好、用好这支队伍。一是注重全员培养,运用“互联网+”思维,建设“开放研修平台”,提高学习培训的覆盖面和实效性。二是注重名师引领,建设15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三是注重激励保障。2016年起按照人均每月2000元的标准为全体一线专职思政课教师发放补贴,实施青年教师“扬帆资助计划”、骨干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为各层次教师成长发展提供支持。

      坚持主动引领,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开展理论创新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过程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肩负着重要任务。北京市注重整合资源和力量,积极做好引领工作。一是强化协同创新。二是强化正面发声。三是强化成果培育。

      

      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方式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浙江省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组织领导,创新方式方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思想政治建设,努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突出政治意识,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

      历届浙江省委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省委主要领导一任接着一任亲自抓。2005年,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主持下,浙江省委建立了省领导联系高校和定期为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制度。

      一是抓方向,明责任。2015年,省委高规格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省级四套班子领导参加。省领导带头通过上讲台对话、进入课堂听课、深入公寓交流,掌握一手信息,见微知著,查找问题,点睛明题。在省委的示范带动下,地方党委高度重视,建立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积极创新载体,改进作风;高校党委落实主体责任,真正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在立校办学中的重要地位,狠抓落实,提高实效。

      二是抓细节,重实践。2012年,省委主要领导提出要从抓好学生公寓环境做起,全面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工作。4年间,全省高校累计投入10多亿元改善学生公寓。

      三是抓短板,促改革。制定了《浙江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实施方案》,推出了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素质、推进实践育人机制建设为重点的“双十”举措,出台了领导干部讲课听课等制度,并将思政理论课改革列入省委2014年度22项重点突破改革项目之一。通过一系列改革,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满意度从2013年的68.8%逐年上升到2016年的82.6%。

      着眼实际实效,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本身就是一部鲜活教材。我们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浙江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辅助教材体系。编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等地方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初步形成了根植于浙江大地、立足于浙江人民实践、具有浙江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助教材体系。二是创新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实施“百校联百镇”“双百双进”工程,遴选100个乡镇(街道、社区)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定点实践基地,校地长期合作育人。建立以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厅局级干部为主的特聘导师师资库,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三是开展文化校园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传承校训、传唱校歌活动,推动建好校史馆、博物馆,创建校园文化标志符号。做到师生对校园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目前,我省文化校园建设正在12家试点高校的基础上,向全省高校全面铺开。 

      

      落实主体责任,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陕西省

      陕西省委、省政府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青年学生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收到良好成效。

      强化党的领导,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构建大思政工作机制。省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汇报,专题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省委制定了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要求省级领导每年至少到高校作一次报告。二是加强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陕西省委决定单设高教工委,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创造性地开展高校巡视诊断工作,逐校把脉问诊,一校一策开药方,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责任。三是足额选好配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按照1∶200标准,核定增配高校专职辅导员编制1763名,并努力缓解高校思政课教师紧缺问题。高校辅导员职称评聘“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延安精神是陕西突出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一是推动延安精神进校园、进课堂。把延安精神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大力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党的光辉历史教育,用民族文化、革命传统和现代精神哺育青年学子,教育大学生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开辟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组织大学生到延安、照金、马栏等革命旧址体悟革命传统,在今昔对比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在校园文化创建中凸显红色基因。各高校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新内涵,精心打造红色校园文化精品项目。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