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沈阳师范大学主页
  •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动态

    著名作家孙惠芬与沈师学子共读《寻找张展》

    【来源:图书馆    作者:胡永强    新闻发布:薛影    日期:2019/04/26    浏览量:471  】【打印本页】 【关闭

      

        4月23日,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郁的书香。作为沈阳师范大学第十届读书文化节首场活动,图书馆有幸邀请到了当代著名作家孙惠芬老师与沈师学子共同分享她的最新力作《寻找张展》。孙惠芬老师作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丰富,荣誉等身,在文学界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此次作客沈师,也吸引了大批学生的到来,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气氛异常热烈。

        “出走与还乡”是这次分享会的主题,孙惠芬老师向大家分享了她的写作历程和《寻找张展》这部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并详细解读了《寻找张展》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寻找张展,并不单单是对于张展的寻找,还有张展对于父亲的寻找,同代人之间的寻找。寻找张展既是对现实世界中某个具体人物的寻找,同样也是每个人物内心寻求救赎的过程。
        讲座伊始,孙惠芬老师以“出走”开题,向大家讲述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她以自己为例,她之所以走上文学道路与她童年所经历的苦难、她的家庭、她的生长环境都是密切相关的,当她意识到文学可以使她的心灵得到安抚和释放,成为作家就成了她自然而然的选择,是文学创作使她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出走”过程。当她在写作上遭遇瓶颈,耗尽了她来源于乡村生活的所有灵感之后,“还乡”成为了她寻求突破的唯一途径。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出走”与“还乡”之间,孙惠芬老师不断的从她所经历的生活中,从与她发生交集的每一个人的身上,不断提升自己对于生活,对于文学的感受力,从而获得创作的源泉与力量。
        孙惠芬老师在谈及自己创作历程的时候,还着重提到了阅读对于她的帮助,无论是作为童年时的姗姗前行,还是成为专职作家后对于人生终极目的的探求,她前进的每一步、每一份思考都能从阅读中汲取力量,找到答案。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告诉她抒情对于小说叙述的重要性,沈从文的《湘行散记》为她揭示了一个美好的文学世界,沃尔什的《与神对话》教会了她用感受力来沟通文学与人生……。孙惠芬老师的讲述让我们感觉到阅读与写作已深深的融于她的生命之中。
        讲座结束后,现场同学就“《寻找张展》这部小说产生的必然性亦或是偶然性?”“在《寻找张展》中运用信件独白的方式是否是一种写作方式的新探索?”等问题与孙惠芬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整场讲座历时一个多小时,孙老师的讲述仿佛潺潺流动的溪水,不疾不徐,却在无声中抓住了读者的内心,浸润了大家的思想与心灵。最后,孙惠芬老师希望大学生们能够通过《寻找张展》这部作品,探索自己的内心,真正理解寻找的终极目的,能够“安详”面对自己,面对未来,面对人生的种种考验。
        此次活动的举办,拉开了本次读书文化节的序幕,是图书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师生文化自信的有效举措,为校园书香文化建设再添一缕明媚的春色。
      


    作品简介:

        《寻找张展》完成于2017年,出版后先后获得了中国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17年精品阅读年度好书奖、2017年文联体文学好书榜、曹雪芹长篇小说奖、辽宁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十余项文学和出版重要奖项。此外,媒体和业界也对这部作品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著名文学批评家贺绍俊教授专为此书撰写书评,他说:“这部作品可以看作是励志小说,身为90后的主人公张展很早就对官场权力带来的优越性表示反感,以叛逆的姿态对待父母给予的悉心照顾,最后凭借自己的努力成长为一名胸怀理想、脚踏实地的优秀青年。张展这一形象让人们对“90后”这一代人的理解将会更全面完整一些。”《人民文学》卷首语中提到,“小说将以最为罕见的饱满可感、真切可信的新人典型的书写,成为作家自己文学履历上的现象级力作;在真正具有内在力量感的青年形象已经缺席太久、遍寻无望之时,终于找到张展,这也许会是一个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事件。”

    孙惠芬老师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