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沈阳师范大学主页
  • 当前位置:首页  师大要闻

    沈阳师范大学师生集中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 热议党的二十大精神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张洋    新闻发布:薛影    日期:2022/10/16    浏览量:844  】【打印本页】 【关闭

    10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沈阳师范大学党委统筹安排,组织师生集中收看。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机关中层干部、各民主党派代表以及党员师生代表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新华网等平台,在校部四楼会议室、国际商学院学术报告厅、团享空间等多个场所集中收看开幕会盛况,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报告,大家精神饱满,倍感振奋,欢欣鼓舞,反响热烈。

    收看报告后,沈阳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贾玉明就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向全体党员干部提出要求。一是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入脑入心学深悟透,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二是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内涵,用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融会贯通、联系实际,将报告的创新思想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三是党员干部要做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率,先学一步,学深一层,领悟思想伟力,汲取前进力量,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再上新台阶。

    学校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组织师生通过多种方式收看收听大会盛况。大家纷纷表示,要响应伟大号召,紧跟党的步伐,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建成优势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不懈奋斗、再立新功。

    师生热议

    党委书记贾玉明: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高瞻远瞩、举旗定向、内涵深邃、博大精深,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的政治宣言,是凝聚磅礴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冲锋号角,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令人振奋、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师范大学的党委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坚决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沈师力量。

    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德永:今日中国,江山壮丽、前程远大;党的二十大,催人奋进、鼓舞人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特别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一所师范院校,我们要聚焦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我们要坚守教师教育办学特色,以争创特色一流为核心,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打造一批全国一流的支柱性、标志性学科专业,更好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高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创新力、贡献力和影响力,用创新的思路解决好事业发展中的问题,早日将我校建成优势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示范性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美艳: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备受鼓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把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及时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引领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早日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周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鼓舞士气、催人奋进。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擘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献。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书记,一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理解、把握党的二十大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政协委员,民建沈阳市委会副主委、沈师大支部主委陈国宏:对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创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由衷地钦佩和自豪。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省政协委员,一定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大历史意义,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为主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反映社情民意,着力加强教育与社会服务,不断提高履职成效,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无党派人士、沈阳市政协委员、文学院院长胡玉伟:党的二十大不但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同时也为我们每个个体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党的二十大对我们每个人来讲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意义——我们怎样与新的历史征程同频共振,如何融入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些都是必须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定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保持政治定力,跟上时代脚步,守正创新,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党校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兼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王艳彪: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奋斗方向,聆听后倍感自豪、倍加振奋!我们将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学懂弄通做实中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在传承创新发展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党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自信自强、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校团委书记耿家娜:报告指出全党要将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让广大青年感受到了党的重视、党的关怀,看到了更为光明的发展前景。作为沈阳市青联委员、高校共青团干部,定会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感悟思想伟力,主动担当作为,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笃行不怠,帮助青年学生涵养向上向善的价值取向,引导青年学生保持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让更多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建功立业的本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

    学校驻村干部、开原市城东镇姜家村第一书记王冶: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乡村振兴新蓝图。生逢其时,当不负其时。今年是我担任驻村书记的第四年,我将继续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不忘奋斗初心、牢记振兴使命,在实践锻炼中练就过硬本领,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贡献才智,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攻坚,以实际行动兑现自己的庄严承诺——请党放心,振兴有我!

    辽宁省大学生红色理论宣讲团成员、2021级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湉瑞:盛世迎盛会,党心聚民心。今天,翘首以盼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为红色理论宣讲团成员,我们将以更系统、更多元、更立体的方式,向广大团员和青年传好、传透、传活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党的声音更广泛地直达青年、感召青年、引领青年。

    校党建学会会长、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傅伊彤: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作为大学生红色理论学习类社团,党建学会将继续发挥理论学习类社团在青年群体的引领作用,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初心使命,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辽宁省向上向善好青年、2019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杨星月:今天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00后的我,亲身感受了祖国的非凡十年,从“一个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共同富裕,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制胜法宝。作为新时代的学生组织骨干,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不断提高服务意识,自觉担当尽责,切实发挥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真正为同学办实事、办好事,更好地引领组织广大同学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带领沈师青年学子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向奋力前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安妮: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语言朴实、论述精辟、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观点深刻,是党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的系统总结和全面部署,是全党智慧的集中体现。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我一定要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教育引导学生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仅理论上要清醒,政治上更要坚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理论武装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摄影:杨光、胡进、龚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