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沈阳师范大学主页
  • 当前位置:首页  师大学人

    人生需要不断挑战自我-专访王建会博士

    【来源:武亮     作者:     新闻发布:系统管理员    日期:2010/04/08    浏览量:427  】【打印本页】 【关闭
      
      王建会,1956 年生,辽宁省沈阳市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8年至1982年,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至1990年,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至2002年,美国布鲁姆斯堡大学教育系,获教育硕士学位。2002年至2007年,美国宾州印第安纳大学英语系,获哲学博士学位(文学与批评专业)。
    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1978年,东陵区祝家公社的青年点里,100多名知青中仅有三人考上了大学,有一位22岁气宇轩昂的小伙子也在其中,他可是一个农活的好把式,播种、除草、开插秧机样样精通,他就是现在的外国语学院海归博士——王建会教授。
    上帝在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
      刚见到王建会教授的时候,他正要送一份资料出门,“你们是今天约见采访的学生吧,请等我一下,很快就回来。”我们想的中年教授的形象一下子被打破了,炯炯有神的眼睛,坚定而有力量,看上去年轻得只有30多岁。
    有些人最初学习一门学问,是出于喜爱,而王建会教授则不是。当年在青年点里,他常常在农活忙完之后自学英语。其实,他当时学习英语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不想虚度光阴而已。在农村的岁月里,英语书成了他的良师益友。最终他有幸踏上了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园。
    条件艰苦,但是我十分珍惜
      在东北师范大学求学的那段时光,王建会教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格外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当时学校的学习条件很艰苦,教学设备也很简陋,全班21名学生,仅有一台盒式录音机。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满怀着对知识渴求的信念,一点一点地抵达梦想的彼岸。
      回想起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教书的经历,他说:“我想那次课一定上得糟糕透了。”他告诉我们,学校还是很人性化的,给年轻教师以充分的信任,这也给了他时间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王建会教授于1984年调入沈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工作。
    孜孜不倦的求学经历,只为挑战自己
          看到王建会教授的个人简历,我们不难发现,他每工作一段时间后都要继续学习深造。他于1987年考上研究生,于1990年获得辽宁大学文学硕士学位,随后于2001年初赴美国布鲁姆斯堡大学深造,在该校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后,又考取美国宾州印第安那大学英语系,于2007年获得博士学位。
      每一个目标在我们看来都很高,他说:“我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其实是对自己的挑战。我总是告诉我的学生们,不要和身边的人攀比,真正要挑战和超越的人是自己。”
      刚刚回国的王建会教授目前主要讲授英国文学、文学批评两大门类的课程。所带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他表示十分喜欢和学生交流,在和我们交谈之前刚送走两拨学生,通过和他们的谈话,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真正所需要的东西。
    英语学习是一种热爱,是一种应用
      在英语口语学习上他给出的建议是:多说多练。最理想的状态是可以和外国人进行一对一的训练,“你教他中文,他教你外语。”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最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难易程度适当的书阅读,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在教学上,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多提问题,要有自己的观点。在知识面前,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他说:“只知道跟着老师后面走的学生将来是不会有大出息的。”
      “英语是一门应用的学科,只学不用是没有办法得到提高的。”在应用的时候发挥各自的特点,找到自己的理想点,用爱好来鞭策自己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在对王建会教授的采访结束之时,他所讲述的“人需要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地在我们耳边响起,有一种意犹未尽、欲言又止的感觉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