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沈阳师范大学主页
  •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学习  基层组织学习

    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核心竞争力 推动学校发展再上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新闻发布:系统管理员    日期:2010/04/13    浏览量:34  】【打印本页】 【关闭

      (2008年10月8日)
      于文明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沈阳师范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中国共产党沈阳师范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是我校发展建设的一件大事。会议的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分析当前我校面临的形势,明确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把学校发展推上新的台阶。
      一、过去六年的工作
      我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六年,是沈阳师范大学开局起步的六年。六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依靠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使学校各项事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圆满完成了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在建设国内知名省属一流师范大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办学规模迅速扩大
      我们借助换建和更名的优势,牢牢把握高校扩招的机遇,学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2002年,学校占地面积1306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到2008年,学校占地面积已达到1928亩,建筑面积75.8万平方米。同时,学校立足于逐步扩展和完善办学功能,加大投入,重点建设,使得校园环境大为改观,教学设施日益完善,信息服务更加便捷,图书资料不断丰富,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基本实现了“功能专门化、信息网络化、教学互动化、后勤社会化”的现代化大学设计建设目标。2002年,学校有本科专业35个,硕士点2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到2008年,学校本科专业达到57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授权点5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2002年,学校全日制本专科生15960名,硕士研究生297名,教育硕士397名,留学生120名;到2008年,学校已拥有全日制本专科生22005名,硕士研究生1660名,专业学位研究生942名,留学生320名。目前,学校已成为学科专业较多、规模效益较好、发展空间较大、社会声誉良好的师范大学。
      (二)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通过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的办学理念更加明晰,由外延建设转为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不断明确。六年来,教学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教学改革扎实推进,教风、学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学校制定了“平台+模块”的培养方案,构建了“3+1”、“2+2”等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教师教育品牌与特色,受到教育部师范司的充分肯定,先后几次在全国性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进行宣传与交流,在师范院校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我校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各项专业性赛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异成绩。六年来,共申办设置新专业22个,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示范性专业4个,辽宁省旅游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省级教学改革立项12项,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教材2部,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承担全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建设项目1个,专项经费资助出版教材(教学用书)共20部。
      研究生教育成效明显。学校根据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努力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高度重视导师队伍建设,大力加强研究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切实落实监督机制,不断推进研究生学风建设,通过建立必要的淘汰制度、中期考核制度和研究生科研奖励制度,强化了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六年来,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共参与出版著作近200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0篇,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考取了博士研究生。
      (三)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
      学校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强校之路,优化学科布局,凝炼学科方向,打造学科队伍,构筑学科高地。通过采取学科项目建设,设置首席教授、责任教授岗位等措施,提升了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按照“一流水平、团队引进、特殊扶持、全面建设”的方针,通过学术委员会遴选,重点建设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动物学等7个学科,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有的学科实力在辽宁或东北居于前列,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六年来,学校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新增二级学科硕士点3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由1个增加至3个,省级重点学科由1个增加至7个,新增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获批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学科7个。
      (四)科研工作成绩斐然
      学校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发展,实施以“四重两创”为核心的科研精品战略。创设了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2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承担国家级项目54项,国际合作项目12项,其他各类省部级项目868项。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省级科研奖励222项,成为省内首家在世界顶级学术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高校,被SCI、EI、ISTP检索论文201篇,获得专利27项。2006、2007年连续两年荣获“沈阳市高校十大科技新闻奖”。成功承办了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2008北京奥运会理论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组织开展了“二十一世纪论坛”、“科学家论坛”等大型学术活动,邀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等一批学术大师来校讲座,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我校学报文科版蝉联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理科版荣获全国百种特色期刊。
      (五)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学校坚持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六年来,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在国内外名校委托培养博士282人,紧缺专业硕士160人,并选派200余名优秀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其中选送到国外102人次。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六年来双聘中科院院士2人,引进特聘教授15人,教授、副教授、博士、紧缺专业硕士520人。目前,我校现有专任本科教师1270人,其中教授213人、副教授57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13%,具有硕士学位的占51%。学缘结构明显改善,专任教师中具有外校学历的占75%,有在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170多人。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制定了教师队伍、教辅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素质提升计划并开展了相应工作,提高了各类人员整体素质。
      (六)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学校按照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着力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体系。发挥了校学术委员会和学院教授委员会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重大事项决策中的作用,强化了学术权力的地位与作用,对提高教学科研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合作办学单位中探索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在学院一级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扩大了学院的自主权,努力使学院成为充满活力的办学实体。制定了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实施办法,保障了学生在学校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
      (七)服务基础教育贡献突出
      学校强化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在全省师训、干训和教研等工作中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完善了“研训一体、管训结合、以校为本”的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和教学指导工作,共培训各层次教师近12万人次,在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师资培训、学历提升培训等方面,为我省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及能力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大了对全省中小学教育行政干部的培训力度,举办各种培训班上百次,共培训各类行政干部1万余人次,成效明显;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加强教研工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形成了有价值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推进了我省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八)其他办学领域取得新突破
      留学生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学校共培养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1600人次,与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共建了我国在阿拉伯地区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办学效益与影响居全国同类学校前列;成人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通过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办学形式,稳定了办学规模,加强了教学质量监督和管理,使成人教育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探索,不断体现办学特色,突出实践教学地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有效地推进了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先后获得省级品牌专业2个,示范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8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名师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附属实验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在九年一贯制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附属学校通过不断加强建设,规范学校内部管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事业取得突飞猛进地发展,快速进入全市重点学校行列,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刚刚独立办学的附属艺术学校,全校上下积极进取,出现了新的工作局面。
      (九)党建工作扎实推进
      学校党委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学校领导班子在实践中努力加强自身领导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战略思维与决策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管理能力。在工作中努力探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运行规律与工作机制,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搞好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建设、工作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积极向上,团结进取,为全校干部群众树立了表率。
      ——中层干部素质提高。学校党委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富有生机和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机制,使一批年轻有为的同志通过竞聘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通过进修学习、集中研讨、岗位培训、职业道德建设等方式,不断提高广大中层干部学习理论的能力、把握业务的能力、科学管理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团结协调的能力、清正廉洁的能力,练就了一批敬业精神强,管理经验丰富和业务水平高的中层干部队伍。
      ——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突出成效。在全校范围内认真组织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工程”、“创新党日”、“向潘作良同志学习”等主题实践活动,在抗震救灾、奥运安保等重大活动中,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组织得力、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六年来,我校先后有173个基层党组织和360名党员受到了上级党组织和学校党委的表彰,学校党委连续三次被市委教科工委授予“先进党委”荣誉称号。
      ——教代会、工会、共青团、统战以及离退休工作进一步加强。召开了“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加强了统战工作,充分发挥了教代会、工会、共青团、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学校发展和建设中的作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关心教职工生活,积极改善午餐、班车、健身医疗条件,提高教职工采暖费支付标准,团购祥瑞家园、建设专家公寓,为教职工解决住房问题。重视离退休工作,努力创造条件使离退休人员老有所为和安度晚年,广泛征求离退休老同志对学校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了老同志的积极作用。有的离退休同志关心社会、发挥余热、甘于奉献,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十)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明显
      学校党委立足为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服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了保证。
      ——以师德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党委组织广大干部教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为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加强师德建设,不断增强教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学术带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进一步强化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全方位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颁发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等文件,发挥了两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逐步完善了特困生救助服务体系,近几年,所有特困生均受到资助。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促进了大学生健康成长。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为促进学生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推动学校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加强了大学文化建设。学校党委加大对大学文化建设理论层面的研究力度,以理论创新带动实践创新。组织制定了《沈阳师范大学文化建设纲要》和《沈阳师范大学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实施了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四项工程,丰富了文化建设内涵,完善了学校整体形象,规范了师生员工行为,优化了校园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
      六年来,学校的发展建设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2003年学校党委被沈阳市委命名为在沈高校中唯一的“先进党委”,2004年被沈阳市政府授予在沈高校中唯一一个“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作为全省唯一一所高校,被授予“2001—2004年度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学校又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沈阳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省委高校工委授予“先进党委”荣誉称号。2008年学校党委再次被市委教科工委授予“先进党委”荣誉称号。
      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校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情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向全校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向为学校发展建设作出历史性贡献的老领导、老教师、老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沈阳师范大学的领导、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回顾过去六年的工作,我们有很多经验与体会值得汲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明确,凝聚人心。更名师大之初,通过制定发展纲要、召开第一次党代会、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等一系列重大工作,学校党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明确了具有前瞻性的发展定位,即“到2010年,把学校办成以教育学科和全方位服务、引领基础教育为主要特色,文、理、经、管、法协调发展,国内知名省属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几年来,围绕实现这一目标,全校上下振奋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使合并升格而又先后并入4所学校的师范大学空前团结,事业发展后来居上。事实证明,这一发展定位,明确了方向,凝聚了人心,不仅成为过去六年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当前和今后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全校师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学校各级干部想事、干事、成事,率领全校师生员工,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盘活有形与无形资产,以存量吸引增量,吸引社会资金用于学校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打破了发展的瓶颈制约。在投入学校硬件建设的13亿元资金中,资产置换6亿多元,引资4亿多元,贷款仅2亿多元,成为在辽宁省换建学校中负担最轻的高校之一。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率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抓住一切机遇,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加快发展步伐:抓住了高等教育扩招的机遇,增设了新专业和硕士点,实现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使我校的办学规模处于省内高校第一集团;抓住了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实现了国外学位引进和汉文化教育的输出,创建了国际商学院和孔子学院;抓住了我省建设软件人才和产业基地的机遇,合作创办了软件学院;抓住了承办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的机遇,整治周边环境,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使沈阳师范大学声名远播。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只有超前思考,善抓机遇,见势而起,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才能把学校做大做强!
      ——团结协作,埋头苦干。在第一次党代会精神的感召下,全校广大师生员工满怀办好沈阳师范大学的豪情壮志,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万众一心,团结协作,夜以继日,埋头苦干,展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学校各级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廉洁勤政,拼搏进取,努力工作,成为值得广大师生员工信赖的、领导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我们引以自豪的是,全校上下历经抗击“非典”、承办中国科协学术年会、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等重大事件,逐渐练就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队伍,这是推动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当前的形势和任务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