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沈阳师范大学主页
  •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学习  基层组织学习

    强国必先强教

    【来源:张建     作者:     新闻发布:系统管理员    日期:2010/07/30    浏览量:107  】【打印本页】 【关闭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强国必先强教”。他号召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揭示了我国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加快推进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跨越、共同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奋斗的伟大号召。全党全社会都应当以此为指针,把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把教育置于民族复兴最根本的事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如一的战略选择。

      1978年10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提出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的重要论断。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1995年,党中央召开第三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全面确立了“科教兴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决策。总书记此次讲话将“科教兴国”战略升华到一个新高度,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决心和意志。

      这些科学论断,正是我们认识教育的重要地位,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必须牢牢记住。

      回顾历史,教育强则国家强,是人类社会近现代以来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客观规律。面对现实,强国必先强教,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为加快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我们已经建设了一个教育大国,但还远远不是一个教育强国。

      建设一流的国家,必须首先发展一流的教育。任何一个后发国家的崛起,都得益于对旧产业分工格局的追赶、超越和对新兴产业的引领,其中教育具有奠基和支撑作用。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必须为产业追赶或超越提供杰出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产业工人。强国必先强教,已成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牢牢把握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能够实现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

    20世纪初,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发出“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呼喊,至今回荡国人耳畔。“少年强”来自哪里?来自教育。教育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国家强。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理想。今天,我们完全有可能把教育强国的理想变成现实。

      信心来自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动员全党、全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纲要》,大力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随着国人翘首期盼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将进入长达10年的战略机遇期。

      经济社会发展更加依赖教育。30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每年有1000多万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建设教育强国,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一项紧迫任务,必须坚决完成。

    人民群众更加关注教育。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对教育质量的全面要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这就要求在建设教育强国过程中,努力为群众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群众对发展教育的期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上学难、上好学”的问题。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