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育的主导力量根基在民间 而不是政府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所所长孙绵涛: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怎么改?——中国教育改革之学理分析与实践反思》。中国的教育改革到底怎么改,我一直在思考,也在做一个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的重点课题《中国教育改革规律问题研究》。这里我想讲几个主要观点。第一个观点,中国的教育改革再不能摸着石头过河,要有一套清晰的改革思路和明确的改革思路的内容。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时候说不争论,改了再说,那个时候是可以的,那时候的教育改革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30多年了,我们再也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很多问题应该有一个深刻的反思。我认为我们应该清理一套比较清晰的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明确的改革思路的内容来指导我国的教育改革。 第二个观点,这个改革思路是什么?我认为一个清晰的教育改革思路,不用时髦的学术语言,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为什么改、谁来改、改什么、如何改。如果我们的政府——主持改革的当权者和我们的学者们都是这个思路的话,中国的教育改革就好办。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思路呢?道理很简单,因为要改革,首先要弄清改革的动力、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原因,这样你就要回答为什么改革的问题,接着你就要想一想谁来改?再接着就要想一想改什么、怎么改。这个思路从理论上来看既简单,又清晰。然而,如果从实践来反思,我们就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改革的路子是不太清晰的。简单地反思一下我国30年教育改革的思路,在为什么改、改什么如何改上考虑较多,但在谁来改上考虑得比较欠缺。我们国家在教育改革上是政府主导型,比较忽视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改革。上午我们有些学者讲为什么中国教育改革越改越糟,从学理上来说,从教育改革本身来说原因就在改革的思路不清晰上。这是对教育改革思路的初步分析。为了印证上面的观点,下面把教育改革思路的基本内容做一下学理分析和反思。 首先为什么改。我国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重大教育改革的政策文件对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改革中说了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都说教育改革是为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没有说明人的发展与社会同步互动,而比较注重谁先谁后的问题。事实上二者不是一个先后的问题,而是一个相互促进的问题;二是教育改革在推动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上,是教育推动社会发展,还是社会反过来促进教育发展这二者互动的关系也没有说清楚。最近一直强调教育为本、教育为先,而又有些忽视社会对教育的作用。三是教育改革对人的发展作用,教育改革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还是把学生朝公民那个方向去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个公民,这个也认识得不是很清楚。我认为改革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好学生,而不是一个公民。现在的好学生是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公民打基础的,而不是把学生直接培养成为公民。一些改革文件提出改革的目的在人的发展上是要使学生朝公民的方向发展,这似乎拔高了教育改革的促进人的发展的目的,把教育改革直接促进学生的发展当成了促进公民的发展。四是在人的发展上,历次的改革文件都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没有提到自由发展,把自由发展看成是洪水猛兽。实际上自由是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统一的自由。所谓理论理性是要对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规律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所谓实践理性是按规律来行事。这样的自由就不是天马行空、为所欲为的自由了。只要对人的自由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就不要害怕提人的自由发展。另外,我们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里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把全面教育当成了全面发展。人能够全面发展吗?现阶段不太可能,这不是我说的,是马克思说的。马克思说到了共产主义人才能全面发展,共产主义以前的社会由于生产力没有充分的发展,社会存要着分工,人是不可能全面发展的。人不能全面发展,但是可以对人进行全面教育,我们起点高一点,教育全面一点,老师、学校、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和基础去发展,所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就是这个道理。另外,我们要明白,全面教育与全面发展之间不是一种线性关系,不是对学生全面教育了,学生就全面发展了,所以即使对学生实施了全面教育,学生也不一定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