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学院与辽宁省作家协会《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渤海大学在沈阳共同主办了“陈思和文学思想学术研讨会”。来自于全国各高校和研究单位的程光炜、王尧、林建法、宗仁发、赵慧平、周景雷、张新颖、栾梅健、王光东、何言宏、张业松、季进、王侃、张学昕等二十多位学者与批评家参加了会议。赵慧平教授主持了会议。
陈思和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者,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讲座教授。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不只是对陈思和个人文学思想的讨论,其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从他个人学术思想发展的历程中见证一个大时代的文学发展历程,探讨文学批评参与建构文学史的可能性。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三十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从未离开过文学批评。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家们以文学批评的方式书写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文学发展史。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正是这群书写者中的杰出代表与重要坐标,无论是文学批评理论体系、理论话语的创建,还是文学教育实践活动,都能看到陈思和所作出的积极努力与重要贡献。陈思和教授在1987年提出了“新文学整体观”,90年代初提出“民间”概念、战争文化心理,“潜在写作”、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等,世纪之交又提出了“共名”与“无名”的概念。通过这些极富创建性的研究,陈思和建立起了一种宏大但同时又是开放的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历史意识,逐渐形成了一个自主的文学史的史学体系和文学思想理论。1999年陈思和出版了《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成为目前中国高校通行的教材之一,影响了一批又一批致力于文学研究的师生。
与会的学者认为,陈思和的研究呈现出横跨中国现当代文学,最后集中在当代的发展轨迹,他的研究在近三十年中,无论是重写文学史,还是文学史的中西观,始终是在一种规划之中,这种规划事实上影响了后来二三十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和一些思考的方向;陈思和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学科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他以文学史家的身份介入当代文学的前沿问题,他的文学研究对当代文学起了推动作用;陈思和最可贵的是密切关注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在中国文学经验和传统的基础上开展研究,这在当代文学研究中是极为可贵的。作家贾平凹特意借此次研讨会为陈思和题写了条幅:“参天者多独木,称岳者无双峰”,以示敬意与祝贺。
此次会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华社发了通讯,《辽宁日报》作了报道,《文艺报》等十几家文学领域的重要媒体发了消息。《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第4期以七十多页码的篇幅发表《陈思和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