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沈阳师范大学主页
  •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动态

    仰望新世纪的天空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新闻发布:系统管理员    日期:2010/11/03    浏览量:29  】【打印本页】 【关闭



      2010年10月24日,由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文艺争鸣》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新世纪文学十年”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沈阳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当代文学知名期刊编辑及作家共40余名各领域代表欢聚一堂,共享盛会。
      会议对多方面学术话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对新世纪十年来中国文学创作、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反思,并展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动向。 


    如何找到我们的家园:新世纪的理论焦虑”
     

      张未民:首先从“新世纪文学”概念解读入手,对文学批评的理论资源和新世纪文学特征进行了阐释。他强调中国传统是文学批评重要的理论资源。新世纪后,我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与“20世纪文学”相同,“新世纪文学”不仅是时间的概念,而且是一个带着文学史观念和哲学观念的概念,三重性质一起进入到当下的文学批评中。他提出 “体物”是新世纪文学的本质特征,这是对中国“体物缘情”美学传统的因循。
      宋 伟:以“文学如何表述自身时代”为主题进行了发言,新世纪应该重新寻找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资源。他首先对“新世纪文学”命名的有效性、合法性进行追问。并对“新世纪文学”的命名及包含的内涵仍有必要进一步反省,因为它可能隐含了文学研究思维的坏习,作为文学界的一次理论自觉,必须在理论上自明或得到确立。“新世纪文学”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和文学史的概念,这仍是以主流意识形态的惯习思维为前提,时间的政治隐含了理论前提。
      高凯征:从现状与功能角度剖析了新世纪文学批评面临的困境。他指出新世纪的文学批评是负重前行的十年,原因在于承担了此前的文学批评不需要、也没有承担的任务和功能。一是承担起了文化批判的功能。二是承担起了理论生成的功能。三是文学批评价值重构的问题。另外,新世纪文学出现了欲和物,以前是“花椒大料”的部分,现在成了有身份的文学内涵。它究竟有没有价值,是点缀性的,还是主体价值,这也是文学理论必须回答的问题。总之,今天这个时代,文学批评面临三个方面的困境,所以使得文学批评前所未有的负重前行。
      张 伟:对新世纪十年文学理论研究观念的转向及原因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新世纪十年文学理论研究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这种变化他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由认识论向本体论转向。第二,由纯文学文本向文化文本转向。第三,对文学生产研究为重点向对文学消费研究为重点转向。第四,由对文学现象的总结向文学理论自身创造的转向。总之,新世纪十年不只是文学现象发生了变化,使得文学研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