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届国际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大会暨中国教育效能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年会综述为了推动中国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2010年10月22日—23日,由沈阳师范大学和英国泰博教育集团主办,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第二届国际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大会暨中国教育效能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年会”在沈阳师范大学隆重召开。大会的开幕式由中国教育效能学术委员主任孙绵涛教授主持,中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督导团林仕梁副主任、辽宁省教育厅周浩波副厅长、辽宁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王长勤主任、沈阳师范大学于文明书记、林群副书记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次大会体现了四个重要特点: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研究的发展方向;二是广泛深入的交流了国内外学术成果;三是进一步扩大和历练了中国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领域的研究队伍;四是进一步理清了中国教育效能学术委员会的发展思路。 一、明确了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教育效能研究在中国大陆越来越受到重视,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然而,关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的教育效能研究、为什么要开展中国特色的教育效能研究、怎样开展中国特色的教育效能研究这三大关键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这次学术研讨会孙绵涛教授就这三个问题进行了阐述,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第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的教育效能研究。从宏观上讲,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效能研究不能简单地移植西方国家和地区的理论与方法。西方学者进行的教育效能研究,主要是基于西方国家的教育基础及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等现实土壤,还不能完全解释、印证、规范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从微观上讲,西方学者进行的教育效能研究主要以学校效能为主,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业目标,在研究方法上注重量的研究和增值研究。当然,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效能研究也不是目前我国有些学者所理解的或正在进行的那种前科学的、模糊的教育效能研究。概括而言,中国特色的教育效能研究要在选择和吸纳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在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命题和研究体系等方面紧密集合中国教育的内外环境和现实,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效能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以科学、规范、有效地引导中国教育效能的提高和学校改进工作。 第二,为什么要开展中国特色的教育效能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效能是中国教育效能研究与实践的历史的、现实的必然选择。 其一,教育效能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是教育效能自身理论逻辑发展的需要。教育效能研究始于对学校效能的研究,研究重心主要集中在学校和班级层面。即便是西方学者们后来认识到了学校效能与国家和地方层面效能的关联性并拓展了相关研究领域,但其着眼点仍然主要是围绕学校效能来展开研究,并没有全方位地研究教育领域的效能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效能研究旨在克服这种教育效能研究的局限性,真正建立一个能反映各级各类教育效能的理论体系,并使之适应各级各类教育效能提高的需要。二是提高教育效能研究理论水平的需要。在教育效能研究中虽然不乏有相当理论层次的论著,但理论薄弱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只注重在各种变量之间建立统计关系,而不关注创建理论和对理论进行阐释和验证。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效能研究的一个基本任务是,拓展和深化教育效能的基础理论研究,丰富和发展教育效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其二,教育管理学科和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教育管理要讲究效能,整个教育也要讲究效能,因而教育效能研究是教育管理研究和整个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缺乏教育管理和整个教育中的教育效能研究,使得作为这两个领域重要分支性学科的教育效能研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效能研究就是要重视和开拓教育效能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形成教育效能研究的丰厚理论成果,建设和发展教育效能论这一新的学科,弥补教育管理学科和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不足,以更好地繁荣和发展教育管理科学和教育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