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沈阳师范大学主页
  • 当前位置:首页  师大学人

    我校林承志教授编著的《化学之路》一书被《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作通讯》高度评价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新闻发布:系统管理员    日期:2011/05/27    浏览量:78  】【打印本页】 【关闭

     


     

      日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作通讯》2011年第四期,发布了我校林承志教授编著的《化学之路》被科学出版社纳入“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系列出版的消息,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书主线清晰,既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学术性,又凸显科普性和趣味性,文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进行化学素质教育的通识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大众科普读物。”《工作通讯》全文转发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任定成教授为该书撰写的序言,认为“林承志教授的这部《化学之路》,就是一部希望把化学发展的知识和化学家的智慧都带给读者的书。”
      《化学之路》一书共分6章,从化学发展的历史长卷中剪裁出一些较为重要的片断,对古代化学、近代化学和现代化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一些重要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形成,以及著名化学家对化学科学发展所做的贡献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评述。该书已于2011年1月出版发行。

    附:

    《化学之路》序

      中国胶体化学奠基人傅鹰教授说过,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最宝贵的一部分,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以智慧。
      林承志教授的这部《化学之路》,就是一部希望把化学发展的知识和化学家的智慧都带给读者的书。
      与已有的化学史书籍相比,这部书别开生面,它把化学发展史实构成的历史发展进程作为第一部分,概述了化学发展的“明线”;又在此基础上,在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把隐藏在这些史实背后的化学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暗线”揭示出来。这样的安排,使读者对化学的历史进程有完整的了解,又对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有了明晰的认识。
      这部书使用了文学性的修辞手段,力图在书名和章节标题的表述上都比较活泼和富有哲理。从书稿的提纲就看得出来,作者在这部书稿的撰写过程中是很下力和很用心的。轻松和富于寓意的书名和标题会吸引那些对化学史望而却步的读者。为了从书中多多受益,我建议读者在阅读之后,对书中的论点和方法进一步思考,或进一步论证,或提出质疑,或思考作者还没有明确论及的新问题。
      这部书的书写特点,是作者从教学和研究的实践中琢磨出来的。我从有关材料了解到,林先生从事的是化学研究和化学教育工作。他有过研究经验,讲授过结构化学、配位化学等化学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过化学教学论、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等化学教学论课程,尤其是长期讲授化学史和现代科技概论等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既专又广。这部化学史著作,是他长期研究体会、教学积累和积极思考的结晶,尤其适合大中学学习化学的师生阅读。
      此外,除了化学专业的师生之外,这部书也适合其他专业的师生阅读,这是因为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
      科学史家凯德洛夫提出的“带头学科”概念,科学计量学家赵红州提出的“当采学科”概念,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的“前科学”和“范式”概念,从不同角度刻画科学学科发展的快慢和幼熟之别。不过,无论是“带头”、“当采”,还是“前科学”和“范式”,说的都不是一门学科的事儿。近几十年化学家们提出的“中心科学”的说法,指的就是一门学科,那就是化学。
      化学家们说化学是中心科学,有三个方面的根据。其一,从研究对象看,化学研究的分子,其复杂程度处于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之间。研究原子的行为、凝聚态的特性和规律、声热光电现象,往往涉及到分子和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研究生命体,离不开对其中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规律的把握。其二,从人类的生活看,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相关。今天,我们可以说生活在被化学所改变了的世界里。其三,从当代所谓八大朝阳科学(sun-rise sciences)看,都与化学联系密切。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核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学的进展和方法。
      其实,从科学史的角度看,我们还有第四个根据。化学知识产生的历史几乎与人类一样早。而在现代科学的基础学科中,化学的诞生时间又居于天文学、力学和物理学之后,在其他学科之前,其成熟程度也是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他科学学科的历史,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类的生活史和文化史,有助于我们探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史。
      我向读者推荐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的别具一格。读了这本书,我们就可以大致了解化学发展的历程以及化学家们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特点和风格了。
      对于希望更多更深入地研究化学史的读者来说,我建议他们阅读两部英文版化学史著作和两份英文学术刊物,以及一些化学经典著作。这两部化学史著作分别是Bensaude-Vincent 和Stengers合著的A History of Chemistry(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以及Hudson的The History of Chemistry(New York: Chapman & Hall, 1992)。前者针对的读者对象是科学史家,后者针对的读者对象是化学家。两份刊物分别是Ambix和Hyle。前者是炼金术史与化学史学会的会刊,1937年创刊,现在每年出版3期。后者是国际化学哲学学刊,1995年创刊,现在是年刊。我和周雁翎先生组织的《科学元典丛书》中收有波义耳、拉瓦锡和道尔顿的原著,也可以研读。
      对于英文不太好的读者,配合《化学之路》的阅读,还可以扩展阅读中国化学史家撰写的化学通史,比如丁绪贤的《化学史通考》、化学发展简史编写组的《化学发展简史》、张家治主编的《化学史教程》、赵匡华的《化学通史》,等等。我和袁江洋先生主编的《中国化学学科史》涉及到中国化学建制的历史,也可以参考。
    透彻理解化学史,仅有一本书还不够。因为人们对历史事件的掌握在不断增加,作者和读者看待历史的眼光会发生变化,而且详略取舍表述方式可以百花齐放。
      话说回来,林承志先生在长期的化学史教学中体会到,中国读书界需要表述较为有趣、内容较为通俗、可读性更强、读者面更广的化学通史作品。这是他撰写这本《化学之路》的初衷,也是我们希望从他这本书中得到的东西。这本书向我们提供了通向化学史的入门之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