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借古生物化石资源打造学术高地沈阳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多科性大学,短短几年内,却在鸟类起源、恐龙演化及被子植物起源等古生物学科领域,取得一系列骄人的业绩。先后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4篇,《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1篇;成果先后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两院院士评选的“世界/中国十大科技新闻”。被人们称为“新沈师现象”。 一所普通的地方大学,何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跻身于世界古生物学科的前沿?沈阳师范大学校长林群告诉记者,这主要归功于沈师立足于辽西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及时搭建了“一院、一所、一馆、一室”4个平台,并以此聚集世界各地人才,为学科突围创造了有利条件。 辽宁西部被誉为地层学上的“金钉子”。其化石埋藏之浅、品种之丰富、科研价值之高,令世界古生物学界惊叹。沈阳师范大学紧紧围绕地缘优势,在原有生命科学学科基础上,整合其他学科资源,于2005年成立了古生物研究所;并与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共建了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于去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该馆拥有馆藏1万余件,精品馆藏就有200余件。其中,世界最早的带羽毛恐龙“赫氏近鸟龙”,世界最早的真双子叶植物“李氏果”,中生代最早的会滑行蜥蜴“赵氏翔龙”以及“沈师鸟”、“渤海鸟”、“辽龟”等重要化石,为鸟类起源、被子植物早期演化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依据;去年8月,该校成立了“辽宁省古生物演化与古环境变迁重点实验室”;10月9日,又成立了我国首家以学院为建制的古生物学专业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 围绕着“一院、一所、一馆、一室”4个平台,沈师大敞开大门,广纳人才。很快就聚集了一支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的高水平科研师资队伍。古生物学院院长孙革教授是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兼古植物学分会理事长、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中青年教师包括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伍少远教授、日本北海道大学博士胡东宇教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博士段冶教授以及毕业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及中科院等一批青年古生物学博士。外籍兼职教师包括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D.Dilcher(兼名誉院长)、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M.Akmetiev、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V.A.Krassilov、德国A.R.Ashraf教授及日本Y.Azuma教授。(记者毕玉才 特约记者刘勇)
新闻链接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2-02/14/c_122697468.htm (编辑:梁玉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