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并明确要求:“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点。当前,按照十八大精神的要求,紧密结合高校实际,不断提高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非常必要。 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必须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主线,紧密结合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变化,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创新。 重视思想建设,创新服务理念。高校建设服务型党组织,首先要解决“愿不愿”服务的观念问题。这是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而要真正解决服务观念的问题,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教育。要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采取党课教育、专题报告等方式,创新现场交流、课题调研等学习载体,强化党员的理论学习,深化党员角色意识、使命意识、宗旨意识和执政意识教育。要明确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有别于其他服务组织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充满感情、真心实意、不计任何私利地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贴心服务,自觉把服务当成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要注意把集中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管理结合起来,深化“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改变重对上负责轻对下服务、重工作任务轻人文关怀的做法,下移工作重心,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人文关怀贯穿在服务的全过程,增强高校党组织的亲和力与归宿感。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打造一支理念先进、服务能力突出的队伍,解决“会不会”服务的问题,是高校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关键。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要着力于实践锻炼,抓好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和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广开进贤之路,把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选配到服务工作岗位上来。健全党员干部管理体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增强党的纪律观念,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党员服务队伍结构,落实各项政策待遇,保障高校服务型党员队伍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延续性,提升高校党组织服务学校发展、服务社会进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 创新载体建设,拓展服务平台。载体合适,基层党组织建设就会思路清、方向明、办法多,成效大。高校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要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创新经验,积极探索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教学团队、项目团队上的新形式新举措,深入开展师生党支部结对共建、与班级寝室结对共建、“五个好”党支部建设等工作,创新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高校党组织服务网络,形成一批贴近师生需求、务实管用的服务载体。全面深化以高校党员服务中心为重点的阵地建设,推动党员服务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的有机整合,搭建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多元综合性平台,实现高校党组织零距离服务。把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充分发挥高校学术文化、课外文化、环境文化、网络文化等的载体优势,增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生动性和创造性。构建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通过校园网络、党建微博等建设,增强党组织宣传政策、汇集民意、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能力,保证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顺利推进。 完善制度建设,健全服务机制。加强以服务为导向的制度设计,建立一套科学长效、直面需求的服务工作机制,是建设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保障。当前迫切需要的,是构建相关协调组织机构,打破党务政务的界限,整合各种资源,解决部分高校“重业务,轻党务”的现象。创新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完善岗位责任、服务承诺和定期走访交流等制度,推动党员干部心往下沉、人往下走,开展经常性的联系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常态化民情收集、办理和反馈机制,规范问题处理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参照社会同行业标准建立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促进高校党组织日常服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将服务工作纳入高校党建工作考评体系,科学设计考评指标,建立现代管理学理念的绩效考评模式,突出对党组织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业绩的考评,努力把各项创建要求转化为师生最关心、可感知、好评价的指标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