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近年来,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交网站和微博等交互型网络媒介的兴起标志着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通过互联网,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言论,很多学者认为网络“自媒体”时代已经悄然而至。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猛烈冲击,教育实效性持续下降,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遭到削弱;三是话语体系不一致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脑”。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该如何提高科学化水平? 学生的自主性,我们如何尊重? 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自主性不断增强,思想表达更具个性化,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善于借助网络表达自我。学生的这种自主性应当保护和肯定。我们要挖掘网络媒介的载体作用,畅通诉求反馈渠道,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他们对教育活动的真实感想。同时,我们更应当尊重这种自主性。教育活动不是步调统一、强调服从的军事训练,教育的内在价值和个人价值需要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一个创新的中国需要人人在思,人人在想。如果我们用心理解,善于引导,这种自主性就可以结出独立自主思考的果实,成为学生不断追求卓越进步的内在自觉。尊重自主性,要抓住“需求”这个关键词。需求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人们行动的基础和出发点。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主要需求是实现自我发展,赢得社会尊重的高层次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着眼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这种需求,在深刻分析把握这种需求的基础之上,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要以提升学生的品格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让这一目标与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紧密契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形成强大的教育内驱力和教育自觉。 教育渠道和教育资源的选择性,我们如何备选? 伴随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深化,大学生群体也面对着日益多元的选择,这就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看菜下锅”,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选择,成为大学生乐于选择的备选项。首先是网络与现实的选择。当前,大学生青睐网络,热衷于网络生活,习惯性地将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紧密捆绑在一起,甚至离开了电脑和手机就会不舒服、不开心。面对这一形势,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所无法比拟的高校智力资源和品牌效应,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现实归属感和自豪感。要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进一步建设实践型校园文化,着力发掘文化育人功能,号召组织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让知行合一的理念深入人心,用具有内涵的校园文化吸引学生,使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其次是校内、校外网络的选择。当前,我们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有紧迫意识,要大步快追,将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引入校园网络,使网络技术与高校的优势资源无缝对接,构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优质校园网络。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在SNS网站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将SNS社交网站元素注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创新推出“数字北外”校园SNS,实现了校园网络资源供给方式,师生交流模式和宣教平台建设创新,既保证了校园网络资源的丰富齐全,又能为师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网络使用模式,用优质的校园网络资源和卓越的用户体验,吸引学生主动使用校园网络,提升用户使用黏度。 教育过程的交互性,我们如何参与? 交互性是Web 2.0时代互联网最显著的特征。SNS社交网站、微博等网络媒介的兴起,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信、米聊等即时通讯类软件广泛流行,极大提升了网络使用的交互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是单向的灌输式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好这种网络传播交互性的特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要在双向交流探讨中研究问题、寻求共识,提升教育实效性。那么,我们如何更好地参与这种双向交流?对于高校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要转变工作作风。一方面,要深入到学生习惯和熟悉的网络环境中,充分发挥网络媒介交互性强的优势,倾听学生心声,收集学生意见,着力创新学生合理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新模式。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数字北外”校园SNS中,学校搭建起开放的讨论平台。学生对学校发布的每项工作文件和通知,均可快捷方便地与负责该文件的职能部门进行线上交流,实现了管理、教育活动的有效互动。学校还先后发起了“校园道路与建筑命名征集”网上投票活动、“我为北外建一言”等网络互动活动,获得学生的热烈响应,有效促进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建设。另一方面,要以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作为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保障。毛泽东同志曾讲道:“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我们既要学会使用网络媒介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界限,打破原有的地域限制,使原有的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场所变成社会性的、开放的立体式教育空间;又要吃透摸清博客、SNS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的优势和使用规律,开展交互性强、针对性强、受学生欢迎的网络教育活动。 人才培养的多元性,我们如何彰显? 网络虚拟世界中价值多元、文化多元、信息多元,信息来源广而新,学习资源种类多而全,对大学生的思维意识和知识构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自古以来,我们所提倡和追求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而不是割麦子一般的“齐整式”机械化教育。当代高等教育要传承好中华民族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兼容并包,尊重多元,鼓励思想解放,强调个性化人才培养。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以实践和学生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要彰显多元性,自信十足地包容不同的声音。大学生群体是素质较高、思维活跃、心系国家的进步群体,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存有一些疑问,或者是一些批判性质疑是正常的。有学者说,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是最需要思想的时代。鼓励每个学生独立思考,挣脱思想上的禁锢,是我们高等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进步之道,更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不可缺少的大度之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