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沈阳师范大学主页
  • 当前位置:首页  思政工作  体会与交流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树立责任意识、阵地意识、问题意识

    【来源:薛影     作者:     新闻发布:系统管理员    日期:2015/03/08    浏览量:541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及袁贵仁部长在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既令人鼓舞,又倍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贯彻《意见》精神,一定要树立“三种意识”即责任意识、阵地意识、问题意识。

    第一,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高校思政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是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保证。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担当意识,要刻苦学习、深入研究和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穿透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抬头率,充分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和育人功能。

    第二,要有牢固的“阵地意识”。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就会去占领。当前高校宣传思想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积极回应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打好主动战。

    第三,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是以解决历史时代提出的问题、改变世界为己任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思政课教学要科学而及时地回答广大人民群众(包括高校师生)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阐释清楚。而要回答当今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就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而不是说“西方话”,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辩证结合和双向互动,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解决中国的问题。所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说“新话”、“实话”而不是说“旧话”、“老话”、“假话”、“大话”、“空话”,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反映时代精神和时代规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就是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心悦诚服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袁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