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沈阳师范大学主页
  •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动态

    《大学》所论乃教人修己治人之道                                     ——刘兆伟教授品读《大学》

    【来源:薛影     作者:图书馆     新闻发布:系统管理员    日期:2017/05/03    浏览量:163  】【打印本页】 【关闭

      4月28日下午,我校第八届读书文化节“阅•名著”系列活动之《向忱讲坛》于图书馆三楼创客大讲堂举行。我校二级教授、辽宁省孔子学会名誉副会长刘兆伟教授受邀与读者分享“《大学》所论乃教人修己治人之道”。来自各学院的40余名同学及部分图书馆老师一同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图书馆阅读推广部主任付瑶主持。
      刘教授首先为大家讲述了《大学》的由来。汉初时有五经,分别是《诗》、《书》、《礼》、《易》、《春秋》,汉武帝时“独尊儒术”,《礼》被分为《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被分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于是出现了九经。唐代“重振儒术”,为佛道辅儒,把《论语》、《孝经》列为经书。宋代“糅佛道入儒”,孟子思想中“养心寡欲”的部分与佛道较为接近,所以列《孟子》、《尔雅》为经书,至此形成了十三经。南宋时期战乱频繁,大量文献散佚,为了保存中华文化精髓,朱熹先生从十三经中选出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最重要最经典的著作,称为四书。其中《大学》是《礼记》第四十二篇。
      谈及朱子,刘教授在黑板上写下朱子62岁时为自己的画像题写的一段话:“从容乎礼法之场,沉潜乎仁义之府,是予盖将有意焉,而力莫能与也。佩先师之格言,奉前烈之遗矩,惟闇然而日修,或庶几乎斯语。”由此刘教授谈及自己已七十六岁,仍觉读书太少,所以现在每天坚持读书。他激励同学们,学习没有止境,一辈子都要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刘教授还强调:光学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到社会上,到实践中去学习。
      接下来,刘教授为大家讲解了什么是“大学”。这里的“大学”指的不仅仅是高校,而是指大人君子之学,即大人君子们应该具备的学问、素质、修养。随后,刘教授逐字逐句为大家讲解了《大学》前几段,不仅详细解读了文本的内容,更是旁征博引,为大家解释其中蕴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场的同学们认真倾听,频频点头,收益良多。
      最后,刘教授强调学习传统文化是大势所趋,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他殷切的嘱托同学们:一定要多读好书,多读经典。无论专业是什么,学习传统文化都十分必要且重要。经典著作不是文学、历史、哲学,而是为人处世必不可少的人生之书。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品读。
      刘教授生动风趣、充满激情的讲座感染并教育了每一位在场听众。这场讲座不仅仅加深了大家对《大学》的理解,更让每一个人思考如何读书,如何做学问,如何为人处世。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仍不愿离去,与刘教授继续交流阅读心得。


    主讲人简介:
      刘兆伟,1942年10月生,辽宁省铁岭县人,我校二级教授,辽宁省孔子学会名誉副会长、辽宁省中华传统文化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来西亚儒学研究会学术顾问、辽宁省省直纪工委廉政文化讲师团成员,沈阳市明明德孔子学堂主讲教师。曾任中国教育史专业硕士生导师、东北教育史研究所所长。论著获辽宁省教育厅一、二等奖10项,辽宁省社科联一等奖3项。11次被评为我校优秀教师与优秀教学奖;1998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师;1999年被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和沈阳市优秀教师;1999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同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获全国优秀教师奖。著有《〈论语〉通要》《〈孟子〉译评》《<大学>、<中庸>诠评》等二十余部学术专著。发表《道不远人》《孔子“忠恕”之道与世界和平》等百余篇论文。

     

     

    刘兆伟教授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