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沈阳师范大学主页
  • 当前位置:首页  大学文化

    我校新闻中心开展“我与记者面对面”活动

    【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作者:胡南    新闻发布:张洋    日期:2019/11/11    浏览量:712  】【打印本页】 【关闭

    2019年11月8日,是我国第20个记者节这是属于记者的节日,也是属于全社会的节日。记者们总是鏖战在各种新闻事件的一线,他们是这个时代最清醒的见证者。校园媒体作为社会媒体的一部分,在承担思想引领、宣传报道、传播主流声音、弘扬正能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1月8日下午,我校新闻中心在国际商学院二楼报告厅举行了“我与记者面对面”活动,邀请四位资深记者与学生记者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人民网辽宁频道总经理、总编辑那其灼,光明日报驻辽宁记者站负责人刘勇,沈阳日报科教部主任记者封葑,腾讯大辽网市场中心总监张译元出席了本次活动,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艳彪,新闻与传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宋占丰,新闻中心指导老师张洋和龚志军以及学校四家校园媒体共500人参加访谈活动。

    访谈环节共进行了90分钟左右,讨论到的话题包括传统媒体的转型、如何运营新媒体、以及在创作新闻稿件时的技巧等等。同时,学生们在提问时也提到了一些时事热点,从现实出发,向记者们请教应如何加深自己的思想深度和广度,更理性地看待社会事件。记者们对每一个问题都耐心给予了回答,引用了自己从业生涯中的一些例子,给学生记者们以很大启发。

    那其灼记者说,作为记者要放下身份融入现场,不要变成第三方的纯客观介入,用心感受才能做出一篇好的新闻稿件。他觉得记者是给人以永远好奇心的职业,永远在探索,永远在路上。

    刘勇记者说,媒体的定位要准确,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受众。垂直领域内容专业且专一,这个平台才会吸引更多的受众,发展得更长远。

    “现在媒介的边界淡化已经变成一种趋势了,”封葑记者说,“这就要求记者们在创作时要找到最鲜活最鲜明的特点。”

    张译元记者在面对目前校媒选题“同质化”的困境,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在一个大环境中做新闻工作,选题难免重复。只有良性的竞争才能带来质量的提高,竞争中又要有合作。同时,校园媒体的工作要做“减法”,做多不如做精。

    学生记者郭钰琳说:“四位记者今天说了很多以前忽略掉的细节,这次分享干货满满,我收获很多。希望以后能多有一些和名记者面对面的机会。”

    会前,新闻中心大学生记者团还组织进行了记者节话题“假如我是一名记者”征集活动、设置留言板和心愿墙的活动庆祝记者节。

    活动现场

    人民网记者那其灼

    光明日报记者刘勇

    沈阳日报记者封葑

    腾讯网记者张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