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班在我校开班5月8日上午,2024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沈阳师范大学北方皮影戏助力乡村振兴创新设计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馆隆重举行。省政协原副主席张成伦,省文联名誉主席郭兴文,省文旅厅副厅长许红英、非遗处处长宫长平,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辽宁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曲昭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万建中,我校校长杨松、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邵永运,科研处副处长郭玥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美术与设计学院领导班子、师生代表,全体研修班学员、培训教师等参加了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梁宗华主持。 杨松校长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基本概况和办学特色,并对美术与设计学院的专业建设、教研成果等发展成绩进行了介绍。她说,学院是辽宁高校首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国培单位,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搭建起良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在助力辽宁非遗传承人提升传承水平、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赋能辽宁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次培训班的召开是我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与传承方面所持续做出的有力探索,对推动高校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有机结合具有积极意义。相信此次培训一定会提升传承人学员们的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助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发展、融合与创新。学校也会不断完善和创新研培计划培养机制,帮助非遗传承人“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更有效地参与非遗保护工作。 许红英副厅长肯定了我校在省内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做出的成绩及发挥的作用,她对我省非遗皮影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强调了开展此次非遗皮影研修班的重要意义。她期望研修班要精准合理的创造非遗培训课程的设置,重点对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和具有较高地方文化价值的非遗技艺成果给予支持;要系统的做好高校技艺类非遗传承的科学研究,兼顾理论与实践,提高实用性和吸引力;要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搭建实训平台,强化产学研联系,在非遗传承方面充分发挥沈阳师范大学的高校科研优势,对我省文旅乃至东北文旅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她希望参训学员珍惜研修机会,努力提升综合素养,拓宽眼界视野,增强传承意识,更好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贡献力量。 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吕子扬介绍了学院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总结了过去十五期的培训工作。他表示,学院将持续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案,构建更丰富、完善的培训体系,努力开启传承人的新思维、新眼光、新认知,为传承人学习、交流提供优质平台,为传承人创造、创新提供更多提升的机会。 研修班学员代表、盖州市辽剧团团长、盖州皮影戏传承人王毅在发言中讲述了成为一名非遗传承人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要肩负好使命担当的情怀与信心。他代表所有学员表态,会将学到的知识带回家乡,带动更多的人加入非遗传承队伍,让宝贵的非遗文化发扬光大,为家乡的振兴助力输血。 最后,现场的领导、嘉宾、师生们共同欣赏了由皮影戏传承人们带来的皮影戏表演《樊梨花征西》。传承人们手法精湛娴熟,皮影人物或行或坐,或飞腾或打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娴熟灵巧的表演和趣味横生、引人入胜的情节,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非遗皮影的艺术魅力。 美术与设计学院自2015年成为首批传承人研修研习国培单位以来,已经圆满完成15期培训任务,累计培训660位传承人,培训内容包括东北风情民间剪纸、辽宁满族剪纸、岫岩玉石雕刻、阜新玛瑙雕刻、本溪辽砚雕刻、抚顺煤晶雕刻、抚顺琥珀雕刻培训等。2024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沈阳师范大学北方皮影戏助力乡村振兴创新设计研修班”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论述和关于非遗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不断推动非遗传承保护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次研修班从5月8日开始至6月7日结束,共30天。任课教师以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为主,学院还将聘请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相关领导、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上海美术大学、鲁迅美术学院、辽宁大学等知名院校学者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进行双师制授课,为传承人学员们现场讲学授艺。课程安排科学合理,通过创作实践、交流研讨、考察观摩等多种形式,实现转换理念、拓宽思路、寻找方法的多重培训效果,达到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校长杨松致辞 省文旅厅副厅长许红英致辞 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梁宗华主持、院长吕子扬致辞,学员代表、盖州皮影戏传承人王毅发言 皮影戏表演《樊梨花征西》 与会嘉宾参观皮影工艺作品 与会人员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