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四性”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其中,明确提出“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以下简称“四性”),并将其作为“四个着力”之首,这充分体现了其在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深刻把握这“四性”,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
一、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
所谓政治,一般是指公共事务,涉及到多数人利益的事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掌握着国家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党内政治生活,首要的特征就是政治性,必须围绕执政党推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和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等。政治性,也是对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要求。早在1929年,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就指出,“有些同志的批评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他们不明白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而且这种批评一发展,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了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这是很大的危险”“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这一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庸俗化现象,至今仍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反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使各种方式的党内生活都有实质性内容,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这也首先体现在这次通过的准则中。准则的十二个方面内容,都与政治有关。其中,体现政治性最强的,就是前面的四条。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明确规定:“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定力,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面,强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规定“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二、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
党内政治生活是具体的、历史的,会受到历史时代的局限。在不同的时代,党内生活的内容和形式都会有所不同。比如,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内政治生活在内容上注重的是阶级性、革命性、纪律性;在建设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在强调阶级性、革命性和纪律性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团结性、发展性等。与党所处的历史地位相适应,与时代发展同步阀,是我们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经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容和形式没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反“右”斗争扩大化后,党错误地判断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以至把阶级斗争引向党内,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用大批判、上纲上线、“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错误方式处理党内意见分歧,甚至把不同意见者打成反革命、打入资产阶级阵营,这给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带来了严重损失。改革开放后,党总结正反面经验教训,颁布实施《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逐步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化和规范化,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推进新的伟大事业、伟大工程和伟大斗争,首次明确提出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时代性这一新课题。
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准则,坚持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进行了集纳,并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明确措施,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顺应了新形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时代性的要求。比如,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规定“适应时代进步和事业发展要求,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哲学、历史、法律、科技、国防、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健全党内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分析研究和情况通报制度,强化互联网思想理论引导”;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面,规定“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勇于自我革命,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方面,规定“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方法,建立和完善民意调查等制度,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各种渠道了解社情民意”。
三、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
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也是党区别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强大,靠的就是党内严明的纪律。纪律严明,体现在执政党建设的各个方面,也反映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在党内政治生活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规范和制度,如民主集中制、请示报告制、党委制、“三会一课”制,等等。这些基本规范,构成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针对当前党内生活中随意化、自由主义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要坚决反对,把认真精神体现到党内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指出,讲“认真”是党的根本工作态度,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大问题,是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问题,是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应该体现在党内生活方方面面,要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失误错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增强原则性,必须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一名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成就大小,都必须自觉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